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所以現(xiàn)在的中國,社會上毫無改革,學術上沒有發(fā)明,美術上也沒有創(chuàng)作;至于多人繼續(xù)的研究,前赴后繼的探險,那更不必提了,國人的事業(yè),大抵是專謀時式的成功的經(jīng)營,以及對于一切的冷笑。”——魯迅關于體育精神的至理詮釋
魯迅這句話講述的是那時候的中國,但反觀現(xiàn)在,又何嘗不是?西方的物理學家也可以做文學家,長跑運動員也可以在經(jīng)濟學方面頗有建樹,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卻少之又少。
首先我要聲明,我不是不愛國的,西方人也不是全部都好的,如果不是他們無恥的偷竊行為,中國仍然是瓷器藝術的技術霸主。插上這句話是想說明我是一個很客觀看問題的人。我不得不承認,中國人著實是聰明的,五千年文明的傳承就證明了我們強過許多其他民族,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少年才子,他們才智過人,但最終幾乎逃離不了江郎才盡的命運,原因何在。
以前我也是不明白的,總覺得好像是中國學校教育的失敗,但我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學校只伴隨的是我們的青春,未來的幾十年內(nèi)我們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重新塑造自己的,也就是說,根本原因在于產(chǎn)生教育的這個大環(huán)境。
我們從學校步入社會,開始工作,首先學到的并不是最先進的技術、最過關的管理、最豐富的經(jīng)驗,而是若干個不要:在領導面前不要表現(xiàn)出自己討厭加班、在同事面前不要表達自己對任何事物的看法、在業(yè)余聊天時不要表現(xiàn)出自己的感情色彩、在老同事面前不要表現(xiàn)出來你懂得比他多……這就是中國的處世哲學,學起來也的確耗時、耗力,最后能不能成功還得看你有沒有這個天賦。
學的好的可以作為一個機構的管理者,聽不得下屬的意見,見不得小輩人的性格;學的不好的不幸變成了一個憤青,終日無所事事,怨天尤人,始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最終,我們要變成的就是在任何人面前笑饜如花,服從領導和前輩的旨意,看著別人搶走你的功勞也要壓著委屈說恭喜的一個類似于程序設計好的人物,我們都知道這樣奇怪至極但卻無可奈何,只等著媳婦熬成婆的那一天。漸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年輕時想標新立異的自己仿佛存在于另一個時空,只在記憶中偶然閃過片斷。
我們從第一份工作中汲取的往往不是工作經(jīng)驗,而是把工作推給別人的方法、同領導講話的方式,是不是也需要有一個45度角仰望天空的固定姿勢、如何在心情煩躁的情況下仍然像佛祖一樣拈花微笑、如何在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候保持沉默,我們被儒家的管理哲學渲染得太多。這樣,真的就能大同了嗎?
學者詰問:中國人,你為什么不說話;多年前沉默的大多數(shù)依然沉默著并這樣教導自己的孩子:禍從口出。
老輩兒人說,這是處世哲學;老輩兒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下一篇:三下鄉(xiāng)出征的第一天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在深情讀《美學三書》之“美在深情”所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