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一樣的岳飛
分類: 雜文精選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fā)布 : 11-13
閱讀 :820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曲《滿江紅》,曾讀出過多少辛酸淚,道出過幾多無奈幾多傷感??v有千般韜略萬般謀劃,卻敵不過那名為政治的東西。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不在為岳飛謳歌歷頌,多少風騷人物不在為之垂足嘆息。古今忠義之名,由可享見。然我卻獨見其為人,有血肉,有情感,有喜怒,有哀樂,有實誠,有虛偽,有自己厭惡之分。雖忠義,卻也愚忠。不知事節(jié)是為侍人的道理,終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
岳飛(1103~1142年)字鵬舉,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zhèn)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tǒng)帥,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jié)封侯者、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位列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此為歷史給予岳武穆的簡介介紹。歷史自有公正評論,故此筆者就不一一詳綴。以下則為筆者我的個人小小看法。
靖康之恥??北宋宣和七年即公元1125年,金軍第一次南侵。宋徽宗聞知消息,急忙傳位給太子趙桓即宋欽宗,企圖南逃避難。宋欽宗即位,改明年為靖康元年。時朝野腐敗,自上而下奸逆當?shù)溃兄局侩m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靖康二年,金軍俘虜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人。洗劫皇室寶璽財物不勝數(shù)之。北宋就此滅亡。值此傾覆,受任于危難之間,抗金老將宗澤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下,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南下(南京)稱帝(宋高宗),重建漢族封建政權。高宗趙構就是南宋王朝的第一個皇帝。如此形勢下,我們耳聞能詳?shù)目菇鹈麑??岳飛也開始展露了頭角,并且開始了他帶給世人傳奇的一生。
據(jù)《宋史》里記載,岳云(岳飛的兒子)“數(shù)立奇功,飛即隱之”。岳飛對于自己兒子的戰(zhàn)功,既不聲張,也不上報。為此張浚說:“岳侯避寵榮一至此,廉則廉也,然未得為公也!”(岳侯躲避榮耀到了這個地步,廉潔固然是廉潔了,卻不見得公正)。
是啊!這未嘗不是一種變相的不公嗎?軍中無戲言,既有懲罰,則必有獎賞。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為求建功立業(yè),出入生死而殺敵,置生死于度外,只為光宗耀祖,封妻萌子。而有功不賞有過必罰,何能彰顯軍紀的森法與嚴明呢?學得文武藝,本想賣與帝王家,而倘若連這些的追求都變?yōu)榭~緲,更何談報國殺敵,又更何況要讓天子守于國門,君王死于社稷呢?亦或換一種說法:這對于岳云來說是否就是一種不公平呢?是否會讓歲月磨滅了雄心與壯志呢?對于天子來說,這是否又會錯失了一名能打仗的將才呢?對于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來說,是否又惜失了位百姓的守護神呢?倘如此,縱觀歷史,又有多少湮滅在了時間的長河中了呢?
此,岳飛雖廉潔的同時,卻也壓抑了人才的舉薦和發(fā)掘,于國于民不利也!正所謂,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br/> 又,時年32歲的岳飛,此刻已被晉封為武昌開國侯,從一個普通軍官升為一軍主帥,算得上官場得意了。
然而,或許武將就是武將,與文人謀士畢竟不同。武將自有戰(zhàn)場上的馳騁縱橫、帥帳中的運籌帷幄;尚不知有文人的政治、文人的治國;更不知有開疆拓土易,保國守業(yè)難的道理。文人治國治的是海內的歌舞升平,君主主政收的是四海民心。然而“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號下,人人只知有岳而不知有帝。角度的不同,卻也已注定了他“何日請纓提勁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的豪言終將無法實現(xiàn)。政治的傾軋、伴君的如虎可能更是戰(zhàn)場殺敵的岳飛亦或武將所無法理解的吧!
更有,“與士卒最下者同食”。有次受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餡”(一種類似包子的面食)這種在官員們看來很普通的食物時,驚嘆道:“竟然還有這么美味的食物?!北銕Щ厝ヅc家人共享。
世人或稱其廉潔奉公,然我卻獨不以為然,或者廉潔有之、奉公有之。然似乎虛偽也不曾少吧!倘若這種普通食物視之為美味帶回家共享,那其它的更為美味的呢?如有君王賜下的玉盤珍饈、瓊漿玉液呢?豈不更當如何!如此之片面小事,傳揚出去必為百姓所稱頌。然全面看來,卻又嚼出那么淡淡的虛和偽的味道。
更甚,岳飛所率領的軍隊通過南征北戰(zhàn),收復了祖國的大片領土,一時身與名皆如日中天。此或可稱之為社稷之福、百姓之福、更是統(tǒng)治者之福。然值此春風得意之際,卻又提出“直搗黃龍(即黃龍府,為金人腹地),迎回二帝(宋徽宗和宋欽宗)”。
洗刷靖康恥,這是民族的大義,民心的所向。然而眾所皆知,宋欽宗乃是在位之時被擄,康王趙構這才臨危上位以安險局。若是當真讓岳飛揮師北伐,且迎回二帝。好,那么,問題來了。究竟是高宗退位讓賢,欽宗還位;還是欽宗引退,高宗臨政。我相信,在掌握過巔峰的權利之后,沒有多少的凡夫俗子可以輕易的放下權利的誘惑。故此,必又是一場宮廷的政變、權利的重新洗牌。勝利者將書寫歷史,失敗者或萬劫不復。那么,作為尚且在位的高宗來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更何況還是一只猛虎,一只將會隨時嗜人的猛虎。不,不會,帝王之家從來都是把危險扼殺于搖籃當中。所以,高宗必不會想讓岳飛提兵北伐。然而,民眾收復河山的呼聲是不能忽視的,畢竟自古以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況且高宗的即位本身就是為了抵御金兵、還復河山。因此,就是高宗想說“不”,那也是無法在明面上說的。那么,怎么辦?正所謂“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這時,為主分憂的秦檜也便又一次出現(xiàn)了?;蛟S在高宗有意亦或無意的授意下,“風波亭”事件便也應運而生了。而黑鍋也讓秦檜當仁不讓的背了(當然,筆者在這里并不是想為秦檜洗冤)。這或許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吧!故此,岳飛,忠也,亦也愚忠!
政治,讓人無法預測;帝王之心,不可揣摩。
以上所述,僅是筆者自身的非常不成熟、不全面的看法。我不是想要去否認亦或磨滅岳飛的千古偉績,也不是想要去展現(xiàn)宋高宗的雄才偉略,更不是去為秦檜伸張正義。只是想在千古榮光之下,看一看偉人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放大了的榮光下,也別忘了縮小了的不足。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亦然,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岳飛傳奇。
撰稿:溫作舟
來源:溫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