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村前的風水林
——《坡心雜記》之三
坡心村前面一公里處的雙水溪畔,有一片古老的風水林,面積約有四畝。村里人稱這片風水林為“水口山”。雷州話的“山”,意指“林子”。風水林是為了保持良好風水而特意保護的樹林。
水口山樹木蓊郁,葛藤環(huán)繞,仍保存著原始的次生林狀態(tài)。每當山洪暴發(fā),大水自坡心村前向雙水溪泄瀉而來,把這里沖刷出一條長約五十米、寬約一米、深約一米多的水溝,水溝下面與溪連接處,因為落差高,日長月久,奔流直下的大水把下面沖出一個大水潭。村里人認為,這是村子前面風水的一個缺口,“煞氣”會由此乘虛向村而來,導致村的好“風水”跑掉,需對此處林木加以保護,借林木阻擋煞氣。為此,村里世世代代對這片風水林情有獨鐘,愛護有加,即使在極端貧困或急需柴薪時,也決不采其一樹一葉,保其自然生長。
村里世世代代重視水口山的保護。這一舉措客觀上通過培護“水口山”的林木,來防止風水山水土流失,保持風水山的穩(wěn)固和優(yōu)美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風水林是古代人們深受風水思想的支配,認為對平安、長壽、多子、人丁興旺、升官發(fā)財具有吉兇影響的。它是古代人們風水意識的產(chǎn)物,影響至今。風水林培護體現(xiàn)的風水綠化思想:體現(xiàn)了古代人注重林木景觀、推崇綠化環(huán)境的風水思想,體現(xiàn)了倡導植樹的風水綠化思想,體現(xiàn)了禁止?林的風水護林思想。
風水林蘊含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學觀,豎起的是一道天然的抗災屏障。
風水林木長久的生存,對我們今天開展植樹護林、綠化環(huán)境、積蓄資源都很有借鑒意義。
站在坡心村前向西望去,這片郁郁蔥蔥的“水口山”有如一塊巨大的碧玉,與溪水相映,為坡心村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水口山”的樹木種類繁多,大多為耐貧瘠、干旱,生命力較強。這些樹木、老藤盤根錯節(jié)、枝繁葉茂、濃蔭蔽日,一般都能活上百年數(shù)百年。有的樹齡與村落歷史一樣久遠。
其實,我們從科學方面來細想一下,風水林有著它的現(xiàn)實意義:它既能間接喚起人們對植樹和保護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又有擋風、遮日、護財、護林、護宅、藏風聚氣的作用;它既能起到保護水土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又能起到美化環(huán)境和完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作用;它既具有調(diào)整溫濕度、凈化空氣的作用,又能形成大片負離子場,對人的健康長壽大有益處。
即使受到干旱的影響,“水口山”林下的水溝仍是泉水潺潺,日夜長流。這些風水林宛如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庇護著全村世世代代。“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正是這片古老“天然樹木園”的寫照。
上世紀五十年代,后尾塘村一婦女因家庭瑣事,一時想不開,便帶著一條繩子,悄悄跑到“水口山”上吊了。她家人尋找了一天,后來到“水口山”,看到她吊在一棵“山竹梨“樹枝上,已氣絕多時。
“水口山有吊死鬼。”有人這樣說。
“水口山毒蛇多,不要到那里去。”大人對小孩子說。
上世紀七十年代,該林子常有白鷺、斑鳩、山雞等多種鳥兒棲息。有時候,黃昏時,還可看到百鳥翔集的景觀,鳥兒吱吱喳喳的歡叫聲老遠就可以聽到。穿山甲、黃鼠狼、山貓、蟒蛇等蛇獸類也在林中出沒。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夏天下午,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張富到雙水大隊藥村收購站出售蚯蚓干,傍晚時分,我倆踏著融融月色高高興興地回家,經(jīng)過“水口山”時,走在前面的張富驚叫一聲:“哇,前面有條什么東西?”
我一聽,定神探頭一看,發(fā)現(xiàn)前面五米開外的路面有一條黑白相間的長長物體。我倒吸了一口冷氣,說:“是蛇呀,是條大蟒蛇。”
張富一聽,嚇得立即退了一步,說:“幸虧我先看到了,要不就踩上了。”
蟒蛇的主要特征是體形粗大而長,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我曾多次在野外見過蟒蛇。有一次,田園村符華福夜里打著手電到村前的雙水溪捕魚,不意在溪邊捕獲了一條二十多斤重的大蟒蛇,大隊干部購下此蛇,在供銷店墻跟架起大鐵鍋煮熟分食了。當時正是上午放學時間,我回家經(jīng)過大隊部時,看到血淋淋的蟒蛇被掛在大隊供銷店前一棵幾米高的桉樹枝頭上,有兩米來長,一中年男子正在操刀脫蛇皮。
大人告訴我們:蟒蛇無毒,但會絞死人,遇上蟒蛇小心為好。
在傍晚遇上了蟒蛇,我和張富感到有些害怕。我倆只好靜靜站著,粗氣也不敢出,緊張地注視著蟒蛇的動靜。半個小時后,蟒蛇慢慢向路邊蠕動,鉆進山林里去。
我和張富立即撒開雙腿,快速通過了這段小路。
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現(xiàn)在鄉(xiāng)間已不見蹤跡。
水口山也曾是鳥獸的天堂。
我小時候,常和小伙伴們常到水口山掏鳥窩或摘山果。有時也在“水口山”下面的深潭或溪里釣魚。
有一年,水口山里一棵“山竹梨”樹上,有白鷺新筑的窩。我曾幾次獨自進入林中,上樹察看白鷺在窩里下的蛋。白鷺蛋殼青白色,一窩有四、五個。
過不了多久,便可看到小白鷺出殼了,這些小白鷺一聽到有動靜,便伸長脖子,“吱吱吱”直喚。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紀家公社為解決雙水大隊、坡門大隊農(nóng)旱地的灌溉問題,組織人力開挖雷州青年運河雙水大隊至坡門大隊支河。在臨近坡心村的河段,數(shù)百名青壯男女勞動力齊聚工地,開展挖河勞動。
挖河工地一時紅旗招展,號聲嘹亮,歌聲飄揚,喧鬧異常。因為工地四周是農(nóng)田,一馬平川,一些人便把水口山當成了臨時廁所,此山一時人糞遍地,臭氣熏天。
人糞便雖臭,卻是上好的農(nóng)家有機肥。村里有的老人聞“臭”而動,帶著畚箕,到“水口山”拾撿人糞便,不多時便可拾到滿滿的一畚箕。
下一篇:香消玉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開基立村 《坡心雜記》之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