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合作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州府,有不少現(xiàn)代化建筑,整個城市的天際線比夏河相比不知道高出了多少。不過,我們在進城路上所看到的第一座高樓竟然是座深紅色的四方形藏式石樓。看過拉卜楞寺之后,對藏式建筑多少有點審美疲勞,不過這座氣勢宏大的樓宇卻又重新讓我們心跳加速。
在藏區(qū),所有的明堂華廈都是神佛的居所,這座高樓也不例外。它的全稱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層佛閣”,名字雖然有點兒長,卻也講得很明白:這是在安多藏區(qū)合作市為紀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閣。
米拉日巴是藏傳佛教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位大師,是噶舉派(白教)創(chuàng)教者之一。他年幼喪父,家產(chǎn)被伯父霸占,隨母親過著貧困生活,飽受凌辱。為報仇雪恥,他修習了苯教咒術(shù),并咒殺了伯父及其親友30余人??煲舛鞒鹬?,他頓生懺悔之心,于是改宗佛教,拜在瑪爾巴譯師門下。為了磨煉他的心性,瑪爾巴曾讓他在連續(xù)六年之內(nèi)修建眾多城堡,然后再一一拆毀。后來,米拉日巴又在崗仁波卿雪山上苦修了9年,飲冰雪、食青苔,以至毛發(fā)膚色都變成了綠色,最終印證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拙火定”能夠大幅度提高身體溫度,因此即便是在冬季,他也只穿一襲布衣,人們稱之為“米拉日巴”,意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米拉日巴終生未建道場,在青藏各地云游傳教。他傳教的方法獨特,常以歌唱教授門徒,對后世藏族詩歌發(fā)展產(chǎn)生過影響。米拉日巴修煉過苯教和紅教的密法,參與開創(chuàng)了白教,而他對密宗的心得又被后來的黃教所沿襲,所以受到藏傳佛教各派的尊崇。
這座佛閣最早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后在文革中被毀。現(xiàn)在這座40多米高的樓閣是1992年重建的,雖然只經(jīng)歷了12年的日曬風吹,卻很難看出新建的痕跡,比內(nèi)地那些所謂“修舊如舊”的建筑還要有古意。
看閣的喇嘛一老一少,漢語說的都不好,但待人極熱情。他們來自附近的寺院,每天除了灑掃庭院之外,還要保證閣內(nèi)供奉的酥油燈長明不滅。老喇嘛腿腳不大靈便,陪游客、施主登閣觀瞻隨喜的工作,就由年輕的錯東喇嘛一力承擔了。進閣時要把鞋脫掉,可以換上這里的布拖鞋。不過殿內(nèi)都是木地板,踩上去不是很涼。
由于正向南面開出了十幾層小窗和七個落地采光層,殿內(nèi)各層的光線都很充足,不開燈就可以看清龕內(nèi)的雕像和下面用藏漢兩種文字寫好的名簽。雕像的總數(shù)是1270尊,其中包括一千尊米拉日巴像。也就是說,這里還供奉著270位神佛、大德高僧和傳奇人物。佛閣的每一層都有不同的主題:第一層主供藏傳佛教的幾位主佛,像強巴佛(即漢傳佛教的彌勒佛)、釋迦牟尼、文殊、觀音、大金剛手、藥師、度母、白傘蓋等等;第二層主要是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層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寧瑪派(紅教)的師君蓮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贊……每一層都代表了藏傳佛教的一個時代或是一個支派,并包括了已經(jīng)被神化的藏族歷代文化名人,比如創(chuàng)制藏文的吞彌·桑布扎,藏戲之祖唐東杰布,藏藥鼻祖老宇妥·元丹貢布等等,當然,也少不了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