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11
文:馬清音
[繁華靜處遇知音]
摩酰提利陰謀陷害珊蔓娣皇后
富翁的聲音
愚笨的周利?特證得圣果
慶典期間幼稚的舉止
大迦葉尊者想知道生死輪回的次數(shù)
修行的目的
瑪伽為何往生為帝釋
智慧之火
知足的比庫
摩酰提利陰謀陷害珊蔓娣皇后
精進是涅?之道,放逸使人趣向生死輪回;
精進的人不死(注1),放逸的人如行尸走肉。(偈21)
智者確實明白以上的道理,所以精進安樂,
并且喜悅圣境(注2);(偈22)
智者堅定、精進禪定(注3),
解脫系縛(注4),證得無上涅?(注5)。(偈23)
姍蔓娣皇后有很多服侍她的侍女,其中一位名字叫做久壽多羅,她的職責是每天為皇后向花匠蘇曼那購買花。有一天,她在蘇曼那的家里聽聞佛陀說法,由于過去世的修持,她立刻證得初果?;氐交蕦m之后,她就向皇后和其它侍女轉(zhuǎn)述佛陀的說法。她們也因此對佛法有所了解。從那天起,她不用再做其它重大的工作,皇后也待她如師亦母。她非常聰穎,能夠把聽聞過的佛陀說法,再轉(zhuǎn)述給皇后和其它侍女聽,也因此,后來她確實理解佛法。
皇后和她的侍女很想當面頂禮佛陀,但害怕國王會反對,只好在佛陀經(jīng)過皇宮到其她信徒的家時,透過皇宮建筑的孔洞悄悄的行注目禮。
摩酰提利是國王另一位出身婆羅門的妻妾。她的父親曾經(jīng)認為佛陀是唯一值得女兒托付終身的人,所以就向佛陀提及婚配之事,但佛陀加以婉拒,佛陀說:「即使看見天魔波旬最漂亮的三位女兒─渴愛、不樂、貪欲(注6),我都不動心了。畢竟,色身都是污穢的,有什么值得貪戀呢?」佛陀所以如此回答,是因為知道這對婆羅門夫婦當天就可以證得三果(不還果)。這對夫婦聽完佛陀的話后,果真領(lǐng)悟美麗的無常,而當下證得三果。他們把女兒交付給她的叔叔,而雙雙出家修行。后來,兩人也都證得阿拉漢果。但摩酰提利因為對自己的美貌非常自負,而認為佛陀的話是一種侮辱,她內(nèi)心痛苦、難堪,發(fā)誓要找機會報仇。
后來,她的叔叔把她獻給優(yōu)填王,使她成為國王的妻妾之一。當她知道佛陀正在?賞彌城內(nèi),也知道皇后和侍女透過居室的孔洞向佛陀敬禮時,她決定展開報復的行動,同時一并要傷害皇后和皇后的侍女。她向國王進?言,說皇后和侍女在房子墻壁挖洞,而且對國王不忠實。國王就親自去檢查皇后居住的房子,而看見這些孔洞,但當他明白其中原委后,并不生氣。
雖然如此,她繼續(xù)向國王誹謗皇后對國王不忠實,并且說皇后企圖殺害國王。有一次,她知道國王帶著琵琶要到皇后的房子住幾天,就把一只蛇藏在國王的琵琶中,并且用花把琵琶的孔遮蓋起來。然后她告訴國王說,她有不祥的預感,十分擔心國王的安危,請國王不要前去皇后的房子,但國王不予理會,她就跟隨國王到皇后的房子,并且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把遮住琵琶孔的花朵拿開,琵琶內(nèi)的蛇就跑到皇后的床上,并且蜷起身子,嘶嘶作響。國王看見蛇的時候,相信了她的?言,誤認皇后要害他。國王一時非常憤怒,怒吼著,叫皇后站起來,也叫所有的侍女都站在皇后的身后。然后國王拉弓,將毒箭向皇后等人射去。但皇后等人對國王的舉止毫無懼意,只默默地流露慈悲的眼光,所以雖然國王善于射箭,卻未射中任何人。國王目睹這奇跡時,明白皇后是無辜的,就恩準皇后邀請佛陀和眾多比庫到宮中來化緣、說法。
摩酰提利看見自己所有的陰謀都失敗了,于是擬定最后一項萬無一失的陰謀。她派人送口信給她的叔叔,要他縱火燒皇后居住的房子。她叔叔遵照她的話做,但房子內(nèi)的皇后和侍女由于有很好的修持,所以雖然在危難的時刻,仍然繼續(xù)禪坐。因此、在房子完全倒塌之前,有人證得二果,其他人的修行也有進步。
當國王接到報告趕來時,已經(jīng)太遲了。國王心中懷疑這是摩酰提利慫恿的結(jié)果,但他不動聲色,反而說:「皇后在世時,我一直警覺在心、提心吊膽,害怕遭了她的毒手?,F(xiàn)在我可寬心了!會是誰做了這件好事呢?一定是深愛我的人做的?!孤犕陣踹@一番話時,愚蠢的摩酰提利馬上接口說,是她要她叔叔縱火燒死皇后的。國王聽她招認了,佯裝非常高興,告訴她,他要大大賞賜她和她的所有親戚。但當她們興高彩烈地抵達皇宮時,卻全部與摩酰提利一起被捕并且在皇宮的廣場上被處決。邪惡的摩酰提利終于因為陷害貞潔的皇后和侍女而受到懲罰。
佛陀知道這兩件悲慘的事件時說,正念現(xiàn)前、精進的人不死,放逸的人則如行尸走肉。
備注:
(注1)「不死」的意思不是說精進的人不會死亡,有生必有死,即使佛陀和阿拉漢也不例外。不死的意思是說精進的人證得涅?,不在生死輪回,所以不死;放逸的人不知作善行,所以生死輪回不斷。
(注2)「圣境」指的是三十七道品和九種殊勝。
(注3)此處的「禪定」包含止與觀。
(注4)此處的「系縛」指四種煩惱:貪愛、生、邪見和無明。
(注5)「涅?」─佛教徒的最高理想,涅?不是一般人所誤以為的斷見或一切虛無的境界。事實上,涅?是永恒、不死、超凡的境界,一般言語無法完全表達涅?的真實義,其字面的意義是遠離愛欲。涅?是今生就可以證得的出世間境界,也可以解釋成所有愛欲止息的境界。涅?不是一切虛無的意思,它肇因于究竟滌除愛欲而達到究竟解脫的喜悅境界。就形上學而言,涅?指所有苦痛的止息。就心理學而言,涅?是棄除自我觀。就道德(倫理)學而言,是三毒(貪、?、癡)的滌除。
(注6)Tanha,Arati和Raga三者皆魔女。參考佛光阿含經(jīng),雜阿含經(jīng)第1979頁注。
❤謝您的品讀!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分享本文給您親友,同時送去您的祝福~
下一篇:回家(四) 善親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朝著夢想的方向出發(f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