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在我的童年時代曾經(jīng)讀過幾本書,讀得很有體悟,很有心得,可是這幾本書后來卻一一丟失了。然而丟失之后,卻又奇跡般在我多年的留意中又回到了我的手邊,給了我許多的歡欣和慰藉……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剛剛上小學,在我認不了多少字之后,就發(fā)現(xiàn)家里有一本殘缺不全的書,封面也沒有了,姑且就叫它《蒙學雜篇》吧,因為現(xiàn)在回想起來它有如下的內(nèi)容: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子弟規(guī)、日用雜字等等。記得非常清楚的是,父親曾經(jīng)指定讓我學習其中圖文對照的“日用雜字”:“油鹽醬醋,蒸酒燒黃,蔥韭芥蒜,山藥藕姜,雞鴨肉蛋,豬狗牛羊……”因為父親感到這些字非常有用處。這樣枯燥無味的東西我哪里能看得進去,然而我卻似懂非懂地翻閱了其中的《朱子治家格言》和《增廣賢文》,這其中有許多是我從小就聽熟了的諺語,因為母親常常會把這些諺語掛在口頭,譬如:“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利無利,常在行里”等等,雖然母親并不識字,但是她往往一口氣能說出許多類似的諺語來,我想這一定是受了鄉(xiāng)下教書的姥爺?shù)挠绊懓?,而這些諺語對于我后來的為人處事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就是這樣一本破損不堪的書,后來卻不見了蹤影,也沒有人再去尋找它。可是在多年之后的1994年10月9日,這一天我正在濟南出差,公事之余,便尋訪書店和書攤,當我在山東大學門外十幾個書攤前駐足瀏覽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本《白話蒙學十三篇》和一套兩冊的《幼學啟蒙圖書集成》,前者封面上印有“蒙學讀物之精華,處世教子之準則”。打開兩本書一看,不但我先前讀過的《三字經(jīng)》、《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等等內(nèi)容都在里面,而且還增加了“四字鑒略”、“龍文鞭影”、“幼學瓊林”、“老學究語”等篇章,實在是傳統(tǒng)蒙學之大成,于是我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如今盡管人已黃昏,但卻依然很是喜歡這些傳統(tǒng)的孩童啟蒙讀物,翻閱之余,常常感到樂趣并受到教益。
再一本失而復得的書是《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這一本書是在我上小學三四年級時大姐買的,然而卻變成了我心愛的讀物。在那個年代里,社會上正在宣傳“蘇聯(lián)在向共產(chǎn)主義邁步”,他們的共產(chǎn)主義竟然是“電氣化+土豆燒牛肉”。學校老師常常向我們講述蘇聯(lián)人民的美好生活,以及衛(wèi)國戰(zhàn)爭的故事,因此,蘇聯(lián)那廣袤而神奇的土地就成了我童心最為向往的地方。所以,在我得到這樣一本書后,便迫不及待地一讀再讀。我第一次從這里看到了對于蘇聯(lián)、莫斯科和列寧的描述,第一次知道了普羅米修斯、牛虻、車爾尼雪夫斯基這些名字,并為卓婭和舒拉一家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書籍、熱愛大自然而感動,他們生前的生活越是美好、和諧和幸福,我就越為他們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獻給衛(wèi)國戰(zhàn)爭而沉痛,越是對法西斯的侵略行徑而感到無比憤怒。
書中的一則關于“丹娘”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我:“丹娘在深夜里讀完了那本書(《牛虻》),就對哥哥說:‘您以為我不知道我為什么生活著嗎?我覺著為了人們能過更好的生活,我可以把我的血一滴一滴完全付出去。’”丹娘最后真的用自己的生命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1918年11月,當白匪竄入丹娘所在的村莊時,身為教師的丹娘已經(jīng)加入布爾什維克,白匪逼迫她供出自己同志的名字,然而在嚴刑拷打之下,丹娘卻高喊:“他們還活著呢!他們一定會回來!”最后終于被敵人槍殺。這使我聯(lián)想到我學過的小學課本里的革命烈士劉胡蘭,想到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我對這些堅強不屈、為了美好的理想而獻身的先烈深懷敬意。多少年過去了,這之后我又讀過許許多多的書,時過境遷,這本書也早已退出了我的記憶??墒窃谑兰o之初的海云庵糖球會上,在一個書攤上,《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突然又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翻開一看是1952年的版本,毫無疑問這就是我童年讀過的那個版本,于是我就把這本書買了回來,摩挲瀏覽著它,又想起了童年閱讀這本書的往事……
對我童年影響最大的書,我想應當是魯迅的《朝花夕拾》。這本書是我花兩角錢從人和路上的新華書店買來的。這大約是我第一本從書店里買的書,小開本,就是我們現(xiàn)在稱之為袖珍書的那種。當時我正在人和路小學就讀,魯迅的名字應當是知道的,魯迅的事跡應當是知道的,但是魯迅的書、魯迅的文章卻沒有讀過。當我打開這本書時,我才發(fā)現(xiàn)其中有許多我讀不懂的地方,但是那些讀得懂的地方又十分生動有趣??傊瓦@樣一本薄薄的小書,打開了我的眼見,給我?guī)黹喿x的樂趣,引發(fā)了我的思考。
《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二十四孝圖》、《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藤野先生》,僅僅這些題目就讓我想一探究竟。對于這本小小的書冊,我曾經(jīng)一次次地瀏覽,一次次地翻閱,書邊磨毛了,書角折損了,潛移默化中它幾乎影響了我一生的愛好和趣味兒。例如當魯迅看到長媽媽給他買的《山海經(jīng)》時寫道:“我似乎遇著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于是有了石印的《爾雅音圖》、《毛詩品物圖考》,又有了《點石齋叢畫》和《詩畫舫》。”魯迅在寫到藤野先生時又這樣寫道:“只有他的照片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xù)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在《五猖會》中寫的那些賽會的熱鬧場景??游行的人群,精彩的扮相,小孩子的參與……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的那些皂莢樹、桑葚、何首烏、木蓮藤、叫天子、曲蛉、蟋蟀、斑蝥……我想我后來的喜歡讀書,為人正直,熱愛大自然,熱愛民俗等等脾性無不從魯迅那里受到了最初的熏陶和影響。
就是這樣一本書,后來也不知丟到哪里去了。2000年我出差上海時,在福州路的書城里曾經(jīng)買過魯迅的十幾個單行本,其中就有《朝花夕拾》,可這都是九十年代后的版本了。然而在買到新版本之后不久,我在父母家打掃衛(wèi)生整理物件時,又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我最初曾經(jīng)讀過的那個袖珍本的《朝花夕拾》,我就像重逢舊時的朋友一樣十分欣喜。盡管它已然灰頭土臉,邊角磨損,但是30多年過后內(nèi)容卻依然完整。
哦,得而復失童年的書,當我一遍遍摩挲它們時,似乎又看到了以往那個喜歡買書讀書的少年的身影,不由得感慨時光之流逝,社會之變遷,感謝那些曾經(jīng)給我啟蒙教育,甚至成為我精神支柱的不朽文字……
下一篇:我想去“裸奔”{原創(chuàng) }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果你看不到希望,該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