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又是一年插秧季
圖片
插秧詩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再次吟誦起這首詩,源于此時老家的農田里已是白茫茫一片了,許多年不曾走下水田,但農人的彎腰點頭,手在秧苗與水之間翻飛的畫面,卻是那樣的熟悉,或許是農家出身吧,DNA里滿是泥土因子,心中竟然有些不淡定了,雖然這些年所做的農事很少,也早已脫離了農民的身份,但心底還是對農事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總是很自然地喜歡著春種秋收時節(jié)鄉(xiāng)野間的氣息,崇敬著風起水響間農民勞動的那種踏實的感覺,熱愛著鄉(xiāng)村清朗的天空、寬廣的土地,熱愛著夕陽晚霞、婦老攜幼的動人情景,熱愛著田園特有的那種靜穆與安逸。
圖片
老家在窯河之畔,窯河古稱洛澗,淮河南岸。這里四季分明,沿河的田地多是一季麥子,一季水稻。每年六一節(jié)過后,這里便進入了插秧的大忙季,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是一項手工活,由于田地較多,插秧的時間前前后后能持續(xù)二十來天??邕M鄉(xiāng)土,經過水渠的灌溉,鄉(xiāng)村的田野里已是白茫茫一片,大型的拖拉機正“突突”地在水田里旋泥,白色的水泡沫在水田里蕩漾開去,精靈般的小燕子在水面上盤旋翻飛;男人們拿著鐵锨在地頭,水溝里清理著障礙;女人們聚集在育苗田里起秧苗,嘰嘰喳喳地說笑聲不時飄蕩在秧田的上空。許久不曾見過的場面,腦海中只有一個字“和”,和氣,和睦,和諧……“和”即是“禾”與“口”(也就是人),或許先人造字時偏愛了這個“禾”,然而眼前的畫面卻與先人的造字應景啊。
圖片
兒時的記憶晃上心頭,“栽秧采茶無大小”,年少的我每年的插秧忙季也是眾成員之一,上午泡在秧苗田里拔苗,凌近中午就是拖著秧把在泥濘的稻田梗上運送秧把。等一切妥當,身體早已散了架,大腿上是從肌肉酸痛到骨骼,仿佛不是自已的不聽使喚?;蛟S因為農活較多,老人在家里總是把做好的午飯送到田間地頭,大人小孩匆匆扒點飯,直直腰,就要下到水田里,一站到水稻田邊,臉上就已不見惶恐與焦慮,既然來了,不管工程有多大,滴咕一句“眼是孬種,手是好漢”,便毫不猶豫地該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時候,人人都想從貧窮中立起身來,一個輕微的信念自心底升起,生命的力量從土壤中竄出。
圖片
一場無聲的比賽就這么拉開了。不需要標尺,大家順風一字排開,根據(jù)自己雙臂的寬度圈定自己的插秧寬度,再彎腰下去如蜻蜓點水般人頭攢動,禾苗則隊列整齊地站在了水田里。真正的插秧能手,雙手緊密配合,左手拿,右手插。拿秧的左手不能躲清閑,拇、食、中指須敏捷地把指中的秧苗分開吐出,遞給右手;右手也是三指合作,接過秧苗,找準秧位,向田里輕巧一點,迅速抽出手指,秧根即被插入田中。這邊插,那邊分;這邊遞,那邊接,運用自如,心到手到。在這里你聽到的只有歡快的水響,一如明快的音符在曲譜上蹦跳著,讓你分享到勞動的快樂??上菚r的我卻不能體會這般快樂,面向泥水背朝天慢慢地在水稻田里移動,腳深深陷在稻田的泥濘里,沼澤般軟滑難走,腰腿酸痛不堪,更有甚者是什么螞蟥呀,癩蛤蟆呀,各種蟲子,小小年紀的我小心翼翼地盡量躲避著這些惡心的小東西,生物之生命本無貴賤,但卻是因為丑陋著實被我厭惡,除此便是只剩下“刷刷”的插秧聲與自已佝僂的身體相互對應,一切的色彩斑斕立時失去了效能。
圖片
二十多年已經過去,再次站在水田里,卻沒有那么疲勞,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適意,赤腳下田,那是一種很美的體驗和回味。感覺身體每個部位都經過了一場清刷,變成一個舒服清涼的自己,滑軟的泥土那般柔潤,腥涼的河水那般沁心,嫩綠的秧苗那般耀眼……一切都在變得通澈。原我如禾苗,植根于沃土,終是依戀。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