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一次不系領帶的正式會晤
陳孔亮
7月4日,李克強總理會見希臘總理,從小范圍會談,到大范圍會談,再到共同出席第二屆中國—希臘海洋合作論壇并致辭,兩位總理都達成默契,全程不系領帶。兩位總理在正式的外交會晤中不系領帶開了先河,這絕對值得世人點贊。
大多數(shù)人總認為,在所謂的正式場合只有穿西裝系領帶才顯現(xiàn)對別人的尊重,這種觀念恐怕延續(xù)了幾百年,在中國也有一百多年。因此,一旦中國名人在所謂的正式場合“隨意”衣著就會引發(fā)軒然大波。一些恪守舊規(guī)者大呼,丟了國人臉面,不是紳士所為。更有甚者,竟把穿西裝系領帶的“國際標準”與現(xiàn)代產(chǎn)品商品的“國際標準”相提并論。無需爭辯,那顯然是兩碼事。
正式場合穿西裝系領帶是個標準,其本身就值得商榷。我們從來就沒有思考過,為什么一定要穿西裝?從來就沒有對這個“世界標準”提出質疑。也許,當初資本主義發(fā)達了,什么都是好的,以致普天下有樣學樣,覺得西裝穿在了身上,領帶系上了脖子,就尊重人了,就有禮儀了,就有紳士風度了。當然,也有旗幟鮮明的反對者。伊朗有一位領導人就曾說過:領帶,那是帝國主義的繩索,是枷鎖!
從領帶的起源演變歷史來看,系領帶也不會有多少莊重和偉大,歸納有三種說法。第一種,領帶的作用就是保暖。軍人遠赴前線打仗,妻子擔心丈夫受涼,就用一條亞麻布圍巾系在脖子上。第二種,領帶的作用只是擦手布。西方人吃西餐常把手弄臟,為了方便擦手,就在脖子上系上一條布帶。第三種,領帶的作用是上吊工具。據(jù)說一位商人去遠方做一筆大買賣,若不成功就傾家蕩產(chǎn),他就用早已準備好掛在脖子上的布帶上吊自盡,若成功他就一生把布帶掛在脖子上,結果,他成功了。至于后來,人們喜歡系領帶,是因為覺得那樣好看帥氣。
問題是,穿上西裝系上了領帶就真的好看帥氣么?不見得。這只是人們長期以來受到舊習慣舊思維根深蒂固的影響。說僅西裝是正裝,那么,難道說我們大中華的唐裝和中山裝就不是正裝?客觀上說,無論什么場合,穿西裝系領帶其實讓人一點都不輕爽,總有一種束縛之感,絕對影響工作效率。李總理倡導的甩開膀子只爭朝夕,如果我們總是穿著西裝系著領帶,如何把膀子輕松甩開?
喬布斯就是個典范,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不穿西裝,輕裝上陣,締造蘋果神話。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坦在歐洲出席各種活動就沒有系領帶的習慣。“我覺得非常榮幸,我把在歐洲出席活動‘不戴領帶’的習慣‘出口’到了中國。”在與李克強總理的會談中,齊普拉斯坦率地說。
現(xiàn)代生活,我們追求自然簡樸高效,著裝應以大方自然干凈利落有精神顯風度為原則為標準,不要拘泥于沒有穿西裝系領帶就不能出席正式場合這種不與時俱進的傳統(tǒng)形式。
紳士是需要從里到外去打造的,沒有一定內涵素養(yǎng)的人,即使穿上了西裝系上了領帶也成不了紳士,這就像中國古訓所說的穿上了龍袍也成不了太子一樣!
我們完全相信,李總理這第一次不系領帶的正式會晤,將會引領人們對系領帶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的全新思考。
2016-7-5于廣州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