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制服丝袜先锋,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久久久国产99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亚洲成人色

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情感文章 > 情感日志

情感日志

漫話歷史文化名城武漢

分類: 情感日志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fā)布 : 04-03

閱讀 :640

那是4000萬年前的燕山運動,形成了氣勢磅礴的唐古拉山脈;強烈的喜馬拉雅運動又形成漫長的海陸大變遷,從而孕育了一瀉千里的滾滾長江。當那汪洋恣肆的浩浩長江滾滾奔騰至廣袤的江漢平原,與發(fā)源于陜西漢中寧強縣的漢水相匯合,繼而造就了一處千古奇觀:展現(xiàn)“兩江分三地”的奇特都市,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武漢。
據(jù)史料記載:公元223 年三國孫權(quán)將東吳政治中心遷至鄂州,寓意“以武而昌”改名為“武昌”,距今已有1790多年的歷史。1954年,位于漢口北盤龍城的發(fā)現(xiàn),又將武漢歷史推前3500多年,比北京早400余年、比西安早500多年、比廣州早1500多年,這就是武漢的歷史。
武漢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早在唐代王仙芝、元末陳友諒、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清代洪秀全等志士仁人都曾在武漢建功立業(yè)。至今,長江大橋武昌橋頭下還有陳友諒墓。近代,辛亥革命在武昌首舉義旗,從而埋葬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國共產(chǎn)黨更是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光輝的革命業(yè)績。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董必武等開國領(lǐng)袖都曾在這里留下了光輝足跡。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北伐革命和武漢國民政府建立,“八七”會議、武漢會戰(zhàn)等,都在中國革命史冊上放射出熠熠奪目的光輝而永世彪炳中華史冊。
1911年10月10日,首義革命在武昌爆發(fā),于漢口江岸這片紅色的沃土上撒滿了革命志士的鮮血。那是2000余名將士的生命啊,留在了劉家廟(現(xiàn)二七路)、大智門(現(xiàn)車站路)一帶。戰(zhàn)時紅十字會將這些烈士遺骸分六座大墓冢合葬,即漢口著名的俗稱“六大堆”。至今球場街、前進路等處建有辛亥革命烈士陵園。
2011年,武漢市政府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武昌閱馬場和首義南軸線上新建“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與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孫中山先生銅像組成新的文化符號。博物館包括一個大廳、五個展廳和一個多功能展廳,并集展覽、文物收藏、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于一身。博物館氣勢恢宏,在以辛亥革命為主題的所有博物館中規(guī)模最大、展覽技術(shù)最佳、再現(xiàn)場景最豐富。建筑上以其獨特的輪廓設(shè)計,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元素與現(xiàn)代建筑的內(nèi)涵,高臺大屋頂展示了中國建筑“雙屋頂”“挑檐”的特點;升起的外墻意味“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而紅色的外墻和黑色基礎(chǔ)則形成“革命”與“黑暗”的強烈對比。
二七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頂點,它進一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擴大了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影響。
1923年2月2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從鄭州遷至漢口江岸。2月4日,三萬多京漢鐵路工人舉行震驚世界的大罷工。2月6日,反動軍閥血腥鎮(zhèn)壓和屠殺鐵路工人。共產(chǎn)黨員、江岸分工會委員長林祥謙被捆綁在江岸車站電線桿上,他大義凜然、寧死不屈:“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復!”壯烈犧牲,年僅31歲。
1953年,湖北省、武漢市政府和鐵路部門共同籌建二七紀念館和紀念碑,在宣判當年京漢鐵路局局長趙繼賢死刑之地選址,1955年破土動工,1958年正式落成。紀念碑高12.6米,頂端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徽,碑身呈方柱形,用280塊花崗巖砌成,碑身正面鐫刻著由毛主席親自題寫的“二七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1963年對外開放。
1987年,在江岸解放大道徐州新村街口,新建了武漢二七紀念館。館內(nèi)陳列廳分七部分詳細介紹了“二七”革命斗爭的全過程;陳列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及當代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題字、文章與畫作。
紀念館廣場中央,矗立著新落成的“二七烈士紀念碑”。碑高27米,正面漢白玉大理石鐫刻著毛主席題寫的“二七烈士紀念碑”7個鎦金大字;基座為鋼軌造型,正面是鈷銅汽笛浮雕。碑頂端是取自一級文物的江岸京漢鐵路工會會徽圖案:鍛銅大鵬飛輪。今天的武漢二七紀念館已成為全國和世界各國友好人士瞻仰二七革命斗爭的重要場所。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武漢二七紀念館我“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列文物保護單位。
1927年,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失敗,漢口召開了著名的“八七”會議。毛澤東、陸定一、鄧小平等總結(jié)了大革命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糾正和結(jié)束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決定發(fā)動湘、鄂、贛、粵等省農(nóng)民的秋收起義……
如今,在長江、漢水交匯處聳起的這座現(xiàn)代大都市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yè)基地和旅游城市,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水橋景觀享譽全球。武漢又是楚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傳說中楚人是楚王、火神祝融的后裔,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屈原就出生在湖北……1986 年,國務(wù)院批準武漢為“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武漢,歷史上素有的九省通衢之地現(xiàn)在已成為國內(nèi)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高鐵網(wǎng)輻射大半中國,53條國際直航直通全球四大洲。擁有的高校僅次于北京、在校大學生達百萬以上,武漢又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化科教中心。
江漢朝宗,是依托長江、漢水兩江四岸打造成武漢獨一無二的“水陸一體”旅游景區(qū)。包括長江大橋、長江二橋、中山大道、勝利街、洞庭街、漢正街、月湖橋、古琴臺、鸚鵡洲大橋、解放路、和平大道等,面積12.71平方公里。擁有黃鶴樓、晴川閣、老租界、農(nóng)講所、琴臺大劇院、歸元寺、南岸嘴、江灘、龍王廟、博物館、龜蛇二山等景點37處;長江大橋等10余座橋梁;黎黃陂路、吉慶街、戶部巷等10余條旅游街區(qū);八七會址、二七紀念碑等歷史遺址近百處等多種類型獨特的旅游資源和景點,是目前國內(nèi)最大的城市景區(qū)。
武漢獨特之處首屈一指是武漢的山。
山,厚重高深、偉岸挺拔,歷來為人們喜愛與崇拜。武漢第一山當指矗立于滾滾長江與悠悠漢水交匯處的漢陽龜山。據(jù)專家考證,約1.5?1億年間的一次地殼運動使武漢地區(qū)陸地隆起,形成東西走向的龜山、蛇山、磨山、洪山、元寶山、珞珈山、南望山、喻家山、馬鞍山、九峰山、扁擔山、梅子山、馬龍山、大軍山、鐵錦山、魚尾山等大小山脈70余座,最有名的就是龜蛇二山,是武漢的名片。
龜山海拔90米,左臨長江、右?guī)h水,形成貫通武漢三鎮(zhèn)風水氣脈的三角帶即著名的“南岸嘴”,地形得天獨厚。龜山與蛇山隔江相望,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毛主席豪氣詩篇詠此“龜蛇鎖大江”,是武漢的點睛之筆。據(jù)稱,武漢市政府早有意開發(fā)此地,曾廣泛征集方案,但生怕弄巧成拙、始終難以定奪。1985年,筆者曾投稿《長江日報》建言在此興建“中國長江水晶宮”、打造水上城市世界……
龜山原名大別山,后東吳大將魯肅衣冠冢在此,遂改稱魯山,明時湖北巡撫王儉改名龜山。有名勝古跡幾十處。如禹王宮、鄂王廟、關(guān)王廟、桃花夫人廟、太平興國寺、羅漢寺、魯肅墓、楚波亭、朝宗亭、關(guān)羽遺跡洗馬洞、磨刀石、磨崖石刻等。但隨著歷史的變遷,許多遺跡已不復存在。龜山腰還建有向警予烈士陵園和紅色戰(zhàn)士公墓。龜山頂是觀賞長江的最佳處,這里矗立著我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旅游電視塔??湖北廣播電視塔。塔樓可鳥瞰江城全景,旋轉(zhuǎn)餐廳可環(huán)視三鎮(zhèn)全貌。著名辭賦家侯銘先生曾詠《龜山賦》:“華夏名崮,齊魯龜山。望泰岳而臨蘇野,續(xù)蒙脈而接湖源?!薄皾擅烀於?,草萋萋以覆洲?!薄扒迦_耍w瀑流霰。古柏危聳,嘉樹參天?!薄?br/>龜山東麓禹功磯傳說是大禹治水成功之處,建有禹王廟,后被毀壞。1983年在此修葺了古色古香的晴川閣,與對岸的黃鶴樓遙遙相望。是武漢唯一臨江而立的“三楚勝地,千古巨觀”“楚天第一名樓”。
龜山西麓的月湖之濱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的古琴臺,又名俞伯牙臺,是中國音樂文化古跡、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漢市文物旅游景觀之一,與黃鶴樓、晴川閣并稱武漢三大名勝,有“天下知音第一臺”之稱,它記敘著一個千古相傳的悲愴故事。
相傳,楚國讀書人伯牙天資聰穎、 極善鼓琴。一次乘船沿江而下,途經(jīng)漢陽突遇狂風暴雨停舟龜山腳下。待雨過天晴、心曠神怡而鼓琴詠志。相傳楚國漢陽人鐘子期,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聞伯牙鼓琴而遂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辈绹@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彼旆傧闳紶T,與子期結(jié)為兄弟,并約來年中秋于此地相會。不料第二年子期仙逝,知音好友陰陽相隔。伯牙在子期墳前撫琴而哭,盡心彈奏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弦、仰天而嘆:“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言畢琴擊祭臺,琴破弦絕。 后人感其義德,于斷琴之筑一琴臺,用以紀念。伯牙此創(chuàng)的《高山流水》,與楚漢時期《十面埋伏》、漢文姬《胡笳十八拍》和創(chuàng)作人不明的《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漢宮秋月》《陽春白雪》等,為中國古典十大名曲。1977年8月20日,美國發(fā)射的兩艘“航行者”太空飛船,攜帶了一張噴金銅唱片,唱片錄有二十七段世界名曲,其中代表中國的樂曲就是這首古曲《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科學家們希望以此能夠遇到地球以外“人類”知音。一首《高山流水》古曲,一處知音琴臺建筑,彰顯的是楚國人,武漢人歷來注重人與人友誼與情感……
與龜山隔江相望的武昌蛇山又名黃鵠山,長約1790米,海拔85米,形如伏蛇,頭臨大江,尾插鬧市,狹長蜿蜒、山勢險惡。歷代名人崔顥、孟浩然、李白、王維、陸游等先后登臨游賞,吟詩作賦,留下“寒花媚幽石,疏林帶高閣”“桃樺深處暖云浮,隔樹紅妝倚翠樓”等詩句。山頭建有黃鶴樓、白云閣、落雁軒,景區(qū)還有首義紀念碑、勝像寶塔、冰堂、古州城遺址、陳友諒墓等。
珞珈山又稱羅迦山,巍峨橫亙于東湖之濱,岡巒連綿、山光水色為一勝景。坐落于山西邊的武漢大學,建筑富麗、林深茂密,每當櫻花盛開、落英繽紛,游人如織,是武漢第一學府。
海拔只有100余米的喻家山已逾億年,著名的華中科技大學坐落其中而稱“喻園”。
南望山海拔139.5米,是武漢地區(qū)較高的山脈之一,也有數(shù)億年歷史,著名的中國地質(zhì)大學坐落其中。
九峰山是武漢唯一國家森林公園,以獅子峰、黃柏峰為中心,四周環(huán)繞大王峰、紗帽峰、頂冠峰、寶蓋峰、螞蟻峰、缽盂峰、象鼻峰,構(gòu)成一處群山連綿、峰回路轉(zhuǎn)優(yōu)美而幽靜的自然景觀。
湖,是武漢又一特色。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漢是百湖之市,山脈與湖水構(gòu)成了武漢山水城市的最大特點,大大小小之湖泊星羅棋布:以東湖為首,南湖、北湖、月湖、曬湖、沙湖、后湖、東西湖、西北湖、墨水湖、蓮花湖、菱角湖構(gòu)成一個夢幻般的斑斕之城……
東湖,是鑲嵌于武漢之東的一顆璀璨明珠。前唐時期福建有詩僧釋惠標《詠水》詩中這樣詠湖:“舟如空里泛,人似鏡中行?!睎|湖就是如此一座“空中泛舟、鏡里行走”、博大而神奇的湖泊。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一書中說:“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倘若杭州沒有西湖,那便不可想象。武漢如果沒有東湖,則美色減半。
東湖波光浩渺、水天一色,景區(qū)面積約87平方公里,湖水面積約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5倍多,為全國最大城中湖。有外地游客乍到東湖失聲道:“哇塞!這是大海么?”湖岸蜿蜒曲折。湖南岸層巒疊翠,山擁水抱;湖東、湖西面丘陵起伏;湖北面地勢平坦,兼有東湖的浩淼和西湖的秀麗。湖西岸有聽濤軒、荷風橋,橋北面環(huán)水小島建有“行吟閣”,一座三層綠瓦圓柱的方形閣式建筑,由郭沫若題寫“行吟閣”三字,閣名取自《楚辭?漁父》“行吟澤畔”。閣前有屈原立像,像高3.6米,屈原昂首視天,舉步欲行,仿佛正漫步湖濱,高誦《天問》。1954年,老一輩革命家朱德為東湖題詞“東湖暫讓西湖好,將來定比西湖強”,從而讓世界矚目。1979年葉劍英同志視察東湖也題詞:“澤畔行吟放屈原,為伊太息有嬋娟。行廉志潔泥無滓,一讀騷經(jīng)一肅然”。
橋,又是武漢極為亮麗的名片。自從有了人類,跨水凌空、連接彼此的橋不僅是不可缺少的社會設(shè)施,更是人們抒發(fā)情感、寄托胸懷的景物。因而,說到橋人們會立刻想起中國古代西湖斷橋、銀河鵲橋的神話故事,將人們帶到那個凄美的神韻之中。元代馬致遠一首《天凈沙》“小橋 流水 人家”,又是多少年來以橋為中心,給人們勾勒出一幅遠行天涯之愁的素雅意境,古往今來一直受到眾多騷人墨客的無盡欣賞。而周邦彥《玉樓春》中“當時相侯赤欄橋,今日獨尋黃葉路”、李白《憶秦娥》中“年年柳色,灞橋傷別”……無不都是借橋抒發(fā)人們胸中各種各樣的情感。俱往矣!毛主席《水調(diào)歌頭》詠武漢長江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钡幕趾隁鈩菖c深遠內(nèi)涵遠遠超越歷代所有詠橋詩篇。
武漢長江大橋1957年建成通車,是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市標志性建筑。大橋于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全長約1670米,上層為公路橋、現(xiàn)107國道,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橋身共有8墩9孔,孔跨度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
據(jù)記載,1950年鐵道部便成立了鐵道橋梁委員會和武漢長江大橋測量鉆探隊及設(shè)計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任專家組組長。1953年4月1日,周總理批準成立武漢大橋工程局即現(xiàn)在的中鐵大橋局集團,負責武漢長江大橋的設(shè)計與施工。蘇聯(lián)派遣了以著名橋梁專家康斯坦丁.謝爾蓋耶維奇.西林為首的專家工作組一行28人來華進行技術(shù)援助。建設(shè)中橋墩采用西林建議的“管柱鉆孔法”。后蘇聯(lián)專家撤走,茅以升負責全部建橋工作。
作為武漢長江大橋的配套工程,1954年率先興建了漢水鐵路橋,1955年建成了漢水公路橋即“江漢橋”。1957年9月25日,武漢長江大橋全部完工。10月1日,中國發(fā)行了《武漢長江大橋》一套兩枚紀念郵票,1957年10月15日,五萬武漢市民在武漢長江大橋慶祝了大橋落成通車典禮。2013年5月3日,武漢長江大橋入選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細數(shù)武漢橋梁則洋洋大觀。據(jù)記載:從最早的、但已消失卻命名十分有趣的“迎春橋”,到長江大橋、江漢橋、江漢二橋、積玉橋、解放橋、三眼橋……統(tǒng)計在冊有391座。如漢陽的東月湖橋、西月湖橋、高公橋、西門橋、金石橋、板子橋、一字橋、品字橋等10多座;武昌的白洋橋、紫陽橋、解放橋、積玉橋、新橋、丁字橋等30多座;漢口有大?口橋、小?口橋、三元橋、六渡橋,花橋等近40座。 目前,長江、漢水已建和在建橋梁15座:漢水江漢橋、漢水鐵橋、江漢二橋、月湖橋(江漢三橋)、長豐橋(江漢四橋)、晴川彩虹橋(江漢五橋)、黃金橋(江漢六橋)。長江江面已屹立著八座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二橋、武漢長江三橋(白沙洲大橋)、軍山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二七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如此眾多的橋梁為我的武漢增添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武漢又是當之無愧的橋都。在中國建成世界級大橋中,百分之八十均由武漢中鐵大橋局建造。60余年來,武漢中鐵大橋局共建設(shè)斜拉橋、懸索橋、拱橋等2600余座,2017年武漢獲評世界“設(shè)計之都”。
武漢又一特點就是“門”多。說到“門”,人們自然想到的是天下第一門:北京“天安門”以及地安門、廣安門、大前門……歷史上,大多數(shù)的城池都有官府構(gòu)筑軍事防御城墻與城門,武漢亦然。因此,武漢不僅山多、湖多、橋多,“門”也多,大都集中于武昌與漢口。
武昌在武漢三鎮(zhèn)中歷史最悠久,有1700多年。明代的武昌里巷阡陌,衙署叢集,府學、貢院、文廟遍布。明洪武年間(1371年)武昌就有九道“門”:大東門、小東門、竹牌門、新南門、望澤門、平湖門、保安門、草埠門、漢陽門。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修武昌城,大東門改名賓陽門,新南門改名中和門,辛亥革命改名起義門,望澤門改名望山門,竹牌門改名文昌門,草埠門改名武勝門,小東門改名忠孝門。清光緒年間1906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于中和門、賓陽門間建通湘門、以通湖南。而今大多數(shù)的“門”已蕩然無存,惟起義門、大東門、小東門、漢陽門依然存在。為紀念武昌首義70周年,武漢市政府重建了起義門,并辟建了肅穆的園林 。
而只有500多年歷史的漢口算是后起之秀了。漢口形成于明代成化年間漢水改道時,當時還是與武昌隔江相望、與漢陽連為一體的荒洲。明朝崇禎年間,為防止后湖水泛濫,上起?口,下至一元路,挖土修建了一條堤防。挖土筑堤,堤后便形成了一個深溝,被起名為玉帶河。清朝咸豐年間為抵御太平軍于今中山大道一線構(gòu)筑漢口堡,堡外挖壕溝,開辟玉帶門、居仁門、循禮門、大智門、通濟門等7個堡門。1905年,漢口動工修建東起漢口堤角、西至舵落口的張公堤。自建成之后,后湖十幾萬畝低洼地上升為陸地,于是漢口城堡失去防水功能。后來,玉帶河漸漸淤塞,清末遂拆除漢口堡改建大馬路,即現(xiàn)今中山大道,將所有的門都拆掉,僅剩循禮門、大智門(漢口火車站)。1991年,新漢口車站開通,大智門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循禮門舊址建地鐵,但依然保持舊循禮門外觀。
大智門成為重點文物保護,有其獨特歷史淵源。屈辱的1861年,各帝國列強在漢口強行開埠通商,在這里劃分了許多領(lǐng)地、租界,修建了許多具有西方特色的領(lǐng)事館、銀行等。1897年,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振興國民經(jīng)濟,修建中國第一條貫穿南北的京漢鐵路,1903年修建了“京漢火車站”,俗稱“大智門車站”。新中國成立后,與貨運站“循禮門車站”合并“漢口車站”。
“京漢火車站”由法國人按西歐建筑風格特點設(shè)計,百余年來一直吸引和傾倒無數(shù)中外游人。特別是候車大廳屋面四角,四座2米高、壓倒周圍一片低矮建筑的塔堡高聳藍天、氣勢非凡,更顯別具一格,是這個壯觀建筑的點睛之筆、全國少有,也是國內(nèi)現(xiàn)今僅存的近代優(yōu)秀西式火車站。
“文革”期間,北京紅衛(wèi)兵“大破四舊”,砸爛了有70多年歷史的“全聚德”,復蓋了“榮寶齋”;勢不可當?shù)囊黄霸绎L”通過竄聯(lián)活動很快波及全國。漢口車站是武漢門戶,首先受到“橫掃四舊”沖擊的,就是要砸掉這個西式建筑、歐州藝術(shù)的靈魂所在的四座塔堡。車站職工怎樣也不愿動手,但誰也無法頂住。車站領(lǐng)導一面“堅決支持‘紅衛(wèi)兵’的革命行動”,一面急急請示上級領(lǐng)導。于是,砸堡的職工開始從靠站臺一邊的兩個塔堡用鐵錘慢吞吞錘打敲砸。那塔堡做工考究,外壁鐵鑄而成,即使是野蠻錘砸,也頗費功夫,幾個小時過去沒砸掉一個?!霸覡€漢口車站”的“革命行動”震驚了無數(shù)武漢人,一時集結(jié)圍觀、議論紛紛者成百上千。整整一上午,砸掉了靠站臺一邊的兩個塔堡,剩下兩個平禿禿的塔樓。所幸得到上級指示,正面臨街兩個塔堡得以留存。當時,筆者工作在漢口車站。目睹如此瘋狂毀滅、野蠻破壞文化特色的行徑十分氣憤又無可奈何……1998年,我曾撰寫《消逝的樓堡》一文記述這次痛心事件,刊登在12月5日廣州《新快報》上。2015年,筆者拙文《大江之子》也有此描述。
1991年,漢口火車站遷移新址金家墩,京廣鐵路武漢城區(qū)老線路全部拆除改建“京廣大道”,鋪設(shè)高架輕軌鐵路,這個車站從此稱為“漢口老火車站”。建筑是世界年鑒。漢口車站雖然不再運營旅客,但它為鐵路運輸、為國民建設(shè)所作的貢獻不可磨滅。尤其是它的建筑藝術(shù)和獨特的文化底蘊,在武漢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無法割舍!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將漢口車站列為省級保護文物并按原有建筑風格進行修繕。2001年,漢口“大智門火車站”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武漢市政府再次對它按文物部門意見進行了“整舊如舊”維修,按原貌重新修好了當年被砸掉的兩個塔堡。時隔36年,四個高聳藍天、威視四方的塔堡又恢復了原樣,“大智門”這百年老站的建筑藝術(shù)和歷史文化將永遠留給武漢和世界的后人!
再說武漢里份?!蹲髠鳌罚骸袄铮右?,二十五家為里?!狈荩錆h方言指小范圍、“湊份子”。里份里的小路叫巷子。武漢里份類似于北京四合院和上海弄堂,是武漢特別是漢口獨特的民居建筑形式,見證了武漢這個開埠城市滄桑地域文化。
1861年漢口開埠開埠后不久,域外豪商達貴、洋行雇員等富戶紛紛修建西方低層聯(lián)排式的住宅和中國天井式建筑的結(jié)合體,形成一種中西文化的產(chǎn)物。據(jù)《武漢地名志》記載:最早的里是位于漢口車站路的“三德里”,1901年建成;1902年建成第二個“德興里”;與之相連相通還有公德里、宏偉里,是漢口繁華地段。據(jù)初步調(diào)查,最初武漢里份建筑有280多處。隨著上世紀90年代城市建設(shè)和舊城改造,許多老里份被拆除。如聞名遐邇的漢正街原有老里份多達300余條,現(xiàn)大部拆除新建街道、樓房。車站路原來的如壽里改建為如壽里人家,長清里、德興里、寶華里改建為長青廣場。
  武漢老建筑是又一寶貴特色。巴黎一位市長德拉諾埃在《為了巴黎的榮譽》一書中說:“城市的終極意義就在于其延綿不斷的歷史?!蔽錆h老建筑就是武漢“延綿不斷的歷史”。武漢中山大道為全國中山第一街,武漢市惟一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qū)。2015年底,市政府開始中山大道綜合保護與改造工程,2016年12月28日完工開街。這條百年老街是武漢人民的根和城市名片,承載著武漢乃至全國近代史的印記,見證了漢口百年滄桑:武漢老租界。
租界,是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取得主權(quán)國租借地,在租界內(nèi)擁有行政自治權(quán)和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
1845年英國在上海設(shè)立第一塊租界,天津是中國租界最多的城市,曾有9國租界,武漢租界僅次天津。1861年漢口開埠,英、法、俄、德、日等列強紛紛在這里劃分租界、設(shè)立銀行、使館,構(gòu)筑別墅、豪宅。江岸,是租界的集中地,多國建筑使十里漢口呈現(xiàn)出一片殖民色彩的國際都市繁華,被譽為《東方芝加哥城》。1861年英國第一個在漢口設(shè)租,范圍在今天的合作路至一元路。緊接著俄、法兩國、于今天洞庭街、黃興路、車站路設(shè)租。德國租界在今天的六合路至一元路,日本緊接德國至今天郝夢齡路……這5國租界設(shè)立時間最長,此外還有比利時租界。
各國租界里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建筑,如車站路俄國領(lǐng)事館,市政府典型德式風格的德國領(lǐng)事館,沿江大道“巴洛克”建筑美國領(lǐng)事館等,是西方歐羅巴呈現(xiàn)在今天凝固的音樂,從而成為一種寶貴的財富。漢口勝利街南起江漢路、北抵永清街,曾居住著不少外國人,尤以日本軍官為多。抗戰(zhàn)勝利日本敗走,這條街遂命名“勝利街”。筆者工作單位“武漢鐵路公安處”就在勝利街266號、原“平漢鐵路局”辦公樓。
“平漢鐵路局”辦公樓建于1920年,磚混結(jié)構(gòu),花崗巖基座,非常堅固。外墻有考究的青磚裝飾花紋。主體樓兩側(cè)是羅馬風格的騎樓和拱廊。1993年7月28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列為“優(yōu)秀歷史建筑”。從騎樓的扇形拱門和安裝著百葉窗的扇形窗戶里,可以看到對面華麗的羅馬門柱、雕著綠花陽臺以及十字轉(zhuǎn)門的“江漢飯店”。整個建筑顯得高雅、肅穆。
 時至今日,中山大道那些展現(xiàn)異國情調(diào)的南洋大樓、民眾樂園、甲子飯店、漢口總商會、遠東飯店等頂尖優(yōu)秀歷史老建筑;那些飽經(jīng)滄桑的《四季美》《老通城》《東來順》《亨達利》……等漢口老字號;那些飽蘸風情的《三德里》《如壽里》《華中里》……等漢口老里份;那些風靡?guī)状说娜r豆皮、湯包大王、桂花湯圓……等等漢口特色小吃;還有那些已經(jīng)拆去的老城墻、老橋梁……都是老漢口人無法淡忘的歷史記憶。
建于1900年的“黎黃陂路”,可謂漢口百年歷史的濃縮:在這條600米的小街上,包涵了宋慶齡故居、俄國巡捕房舊址、中華基督教信義大樓舊址、美國海軍青年會舊址、基督教青年會漢口會所舊址、漢口首善堂舊址,以及1910年由美、俄、英、法、德等國共同集資興建的萬國醫(yī)院舊址等十七處古建筑,寫盡了歷史的滄桑,江岸區(qū)政府將這里辟作街頭博物館。
從江漢關(guān)開始漫步沿江大道,你會發(fā)現(xiàn)這片臨江的風水寶地格外不同凡響:連綿排開12幢風格各異的百年老建筑,記述著這個“萬國博物館”一段段難忘的歷史。
江漢關(guān),武漢市地標式建筑,希臘古典式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shù)風格,英國特有的臺階式、主樓式、鐘樓式三段一體建筑。由英國建筑師景明設(shè)計,恒紀建筑公司承建,1922年動工,1924年落成,為當時最高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高約40米,鐘樓頂端高出地面83.8米。1924年開始,鐘樓奏響《威斯敏斯特》序曲。威斯敏斯特,位于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區(qū)金碧輝煌、美輪美奐英國大教堂、英國哥特式建筑奇葩、世界上最巍峨壯麗的教堂之一。高聳入云的大本鐘樓14噸重的洪鐘報時發(fā)出深沉的鳴響,就是《威斯敏斯特》曲,1794年英國著名作曲家克洛茲設(shè)計,也成為英國皇家名曲和世界流行音樂。上海江海關(guān)大樓、廣州粵海關(guān)大樓等曾使用此曲。1966年文革期間,江漢關(guān)曾改奏《東方紅》,1987年恢復《威斯敏斯特》報時至今。
海關(guān)是主權(quán)國家在邊界執(zhí)行進出國境的法令、監(jiān)督貨運、征收關(guān)稅和查禁走私等職責的行政機關(guān)。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江漢關(guān)改名武漢關(guān),列為優(yōu)秀歷史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清銀行大樓,景明洋行設(shè)計、古典主義建筑,麻石臺階,中部柱廊、上部厚檐,樓高24米、4層,鋼混結(jié)構(gòu),1921年建成,漢協(xié)盛營造廠承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期銀行,景明洋行設(shè)計、古典主義建筑,左右對稱、比例嚴謹,門斗突出、愛奧尼克柱列,魏清記營造承建,樓高29米多,5層鋼混結(jié)構(gòu),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匯豐銀行,景明洋行設(shè)計、古典主義建筑,花崗巖外墻,愛奧尼克柱列,莊重雄偉,1917年建、漢協(xié)盛營造廠承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中國光大銀行武漢分行地。
新泰大樓,景明洋行設(shè)計、古典主義建筑,永茂昌營造廠建造,1924年建成。5層鋼混、愛奧尼附柱、側(cè)方壁柱。
美國領(lǐng)事館,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武漢人才市場。漫步不單是游覽休閑,更是閱歷提升……
武漢碼頭。武漢九省通衢、水陸交通可達海外諸國,是長江上的一顆明珠,因而碼頭也應運而生,且與武漢興衰息息相關(guān)。據(jù)記載:1863年英國寶順洋行在漢口天津路建寶順棧五碼頭,為漢口港第一座輪船碼頭。此后建有水碼頭243個,碼頭工人5萬多,武漢迅速成為近代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mào)易口岸之一。著名的碼頭有粵漢碼頭、江漢關(guān)碼頭、集家嘴碼頭、中華門碼頭、漢陽門碼頭、徐家棚碼頭等。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武漢碼頭航運依然繁盛,至九十年代后受陸路、航空迅猛發(fā)展制約,長江航運、碼頭作業(yè)輝煌不再。2004年,武漢首次與港合資建武漢陽邏集裝箱現(xiàn)代深水碼頭,豐水期可通萬噸巨輪。
武漢宗教、寺廟也是獨特地域文化之一。最有名的歸元寺、寶通寺、蓮溪寺、古德寺號稱武漢佛教四大叢林。此外,還有長春觀、天主堂、崇真堂、榮光堂、清真寺等。長春觀為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歷代道教活動場所,以創(chuàng)始人丘處機道號“長春子”命名。崇真堂由倫敦會傳教士楊格非于1864年興建,是武漢現(xiàn)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堂。
坐落于漢陽翠微路的歸元寺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歸元”得名于佛經(jīng)“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意,有“天下祈福最靈寺”之稱。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佛教寺院,湖北省佛教協(xié)會和武漢市佛教協(xié)會的所在地,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1983年國務(wù)院列為漢族地區(qū)佛教中國重點寺院。
歸元寺南院羅漢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咸豐二年(1852)毀于兵災,光緒二十一年(1895)重建,1902年完成。五百羅漢堂最具代表性,為佛教塑像精華。民間曾有傳說:上有寶光(成都),下有西園(蘇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歸元(武漢),歷來香火鼎盛。
歸元禪寺有殿舍200余間,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個各具特色的庭院組成,擁有藏經(jīng)閣、大雄寶殿、羅漢堂三組主要建筑,占地面積17500多平方米。北院五開間樓閣式藏經(jīng)樓高約25米,頂為大脊,魚角搬爪,翹?飛檐、金碧輝煌,珍藏更是豐富而聲震佛門。
寶通寺始建于南朝劉宋年間(420-479),位于著名的武昌洪山南麓,至今已有1600余年歷史,國務(wù)院列“漢地全國重點佛教寺院”、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豐富的佛教文化底蘊和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元代(1280一1291年),建洪山寶塔,塔高7層,巍峨壯觀。景點有放生池、圣僧橋、東西廳、大雄寶殿、玉佛殿、經(jīng)堂、禪堂等建筑為三楚第一佛地。后山辟有菜園,據(jù)稱正宗的“洪山菜苔”就產(chǎn)自這里。
蓮溪寺位于武昌蟠龍山,建于元末明初,武漢唯一佛教“女眾叢林\"”尼姑庵,著名佛學教育基地。老山門黃色門額上鐫刻著道明和尚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書寫“蓮溪寺”鎏金大字,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寺院共分東祖堂,西禪堂,中彌陀殿、大雄寶殿,至藏經(jīng)樓。漢傳佛教大都開戒過午不食,蓮溪寺每日天亮早齋,11時午齋,而后不再進食?!拔母铩逼陂g寺院被占用,1978年恢復佛教活動。
座落于黃浦路附近的古德寺清光緒三年(1877年)由隆希創(chuàng)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至1919年間由主持昌宏先后兩次擴建,改名古德寺,取“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tǒng)、第二任大總統(tǒng)黎元洪題寫匾名。寺院占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8000平方米。建筑特點混合了歐亞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核心建筑圓通寶殿運用了古羅馬建筑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外墻之間的回形步廊和許多方柱,立面墻上的圓窗和長窗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樣式。以南傳佛教的群塔型建筑為主,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特別是漢傳佛教的建筑特點,同時還吸收了古希臘、哥特及伊斯蘭的建筑風格精華,將不同藝術(shù)風格的多元建筑形制、元素集于一身而成就“圓通寶殿”,在國內(nèi)獨一無二。外觀上,圓通殿看起來就像一個哥特教堂,回廊立柱上有尖拱,尖拱之上是三個一大兩小圈形窗,大窗采用圓圈花紋,小窗則為中國民間八卦紋。寶殿呈單層正方形。1000多平米,內(nèi)空高16米,可容百人。 九座佛塔的塔剎,既像風向標又像十字架,在中國塔文化中獨樹一幟,在東南亞也有較大影響。有“佛教勝地一大奇景”“漢傳佛寺第一奇觀”之稱,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歷史價值。
古德寺內(nèi)主要建筑還有四面佛、天王殿等。具有東南亞風格四面佛立于天王殿與圓通寶殿之間院中。1997年,香港實業(yè)家、多米尼加籍華人張紫珊女士出巨資從泰國請到古德寺。四面佛為小乘佛教供奉的諸佛之一,亦稱四面神,神的四面分別代表慈悲、仁愛、博愛和公正。因法力無邊,殿堂內(nèi)不能供奉,唯蒼穹才能作其大殿故立于院中。
天王大殿供奉四大天王和彌勒佛,為徽式建筑。此外,還有禪堂、上客堂、齋堂、觀音堂、客堂、普同塔、住持覺幻舍等。1956年計量1.7萬余平方米。
1959年,武漢市政府將古德寺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列入江岸十大景觀;2013年,古德寺作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革”期間,古德寺被關(guān)閉,佛像被毀,先后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二?一部隊和市公安局管教所進駐。1974年,武漢市革命委員會將古德寺土地與房屋列歸武漢照相機廠使用。
1986年,武漢市政府決定武漢照相機廠將原屬古德寺用地及建筑歸還古德寺。
1996年,武漢市佛教協(xié)會演順法師率尼眾弟子進住古德寺重新對外開放。
2001年,武漢市宗教局和佛協(xié)組織古德寺內(nèi)法師、專家前往緬甸阿難陀寺參訪。2005年,武漢市政府對圓通寶殿進行了全面整體修復,恢復原貌。
古德寺對于筆者來說,具有極親切的回憶。1957年筆者進入武漢市十三中學讀書,與古德寺相毗鄰。閑時、課余常常到那里參觀、游覽,高大的喬木、別具一格的建筑,尤其是高10多米、相當于幾層樓高的四大天王留下極為深刻的影響。拙文《星星閃亮》中一段描寫“1958年一個夏夜,我在黃浦中學一年級走廊窗口,仰望天空閃亮著的無數(shù)星星,等待不遠處寺廟鐘響,準備排練節(jié)目?!?…?…?…”渾圓的鐘聲響了,我向排練教室走去……”文中“不遠處寺廟”即此古德寺。少年的筆者喜歡唱歌,華僑陳福成同學慷慨輔導我練習發(fā)聲、咬字、口形……60年彈指一揮過去了!武漢市作為中部特大城市,更加凸顯歷史文化名城的內(nèi)涵與魅力。
“大氣、精致、寧靜、開敞、簡潔”的漢口江灘,是文化武漢新的亮點。總面積160萬平方米、8倍于上海外灘的中國最大城市廣場,伴隨著萬里長江而建,與沿江大道、“萬國博物館”毗鄰;與黃鶴樓、長江大橋相望、長江二橋相鄰;著名的粵漢碼頭建毛主席題詞的抗洪紀念碑。2002年10月江灘正式開放,10萬市民競相涌入……
最初,這里曾垃圾場、瓦礫和違章建筑。2000年,武漢市政府開始整治江灘、辟建江灘公園、當時稱“武漢外灘”。外灘一詞起源于1843年西方殖民者在上海黃浦江灘地修筑的馬路即“外灘”。有識之士認為武漢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和名稱,“漢口江灘”應運而生。如今,這里已是武漢著名的游覽勝地與名片。
從長江二橋到二七長江大橋,為漢口江灘二期工程,將比前期更勝一籌:就在筆者曾經(jīng)居住50余年的二七片,武漢市政府將重點打造“漢口濱江國際商務(wù)區(qū)”。 在武漢歷史沉淀的老城區(qū),聳起武漢新的、最高地標建筑和摩天大廈,集中發(fā)展商業(yè)、金融、信息、旅游、文化創(chuàng)意等現(xiàn)代社會事業(yè),成為武漢市最耀眼的世界級名片。
同時,武漢市政府還將以江漢朝宗的長江、漢水交匯的南岸嘴為圓心,打造半徑3.5公里的“長江主軸遠景”:覆蓋兩江、四岸三鎮(zhèn)歷史文化區(qū)域。建設(shè)世界級“歷史之城”“當代之城”“未來之城”、構(gòu)筑世界典范。
2017年1月22日,在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根據(jù)中央“在長江流域,武漢要成為長江經(jīng)濟帶的脊梁,發(fā)展核心引領(lǐng)作用;在中部地區(qū),武漢要成為中部崛起的戰(zhàn)略支點;在全國,武漢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在全球,要成為世界城市發(fā)展中的亮點城市”的要求,武漢市委提出加快建設(shè)現(xiàn)代化、國際化、生態(tài)化大武漢,在諶家磯地區(qū)建設(shè)“長江新城”,遠期規(guī)劃500平方公里,再造一個新武漢。那時,延續(xù)千年的武漢“三鎮(zhèn)”歷史將改寫,龜蛇八橋連四鎮(zhèn),琴臺知音遍寰中。白云黃鶴將飛得更高、更遠……

下一篇:我的生命,你曾來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回憶錄:過去的這二十七年(大結(jié)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