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馮雪峰《羊的家園》寫于1936年,是二十世紀中國寓言中難得的精品。在這篇寓言中,作者用不足600個漢字,為我們描畫了一幅耐人尋味的“羊的家園”安定祥和的盛世圖景。
寓言不長,先錄于下:
/
羊的家園
青山綠水間,有一片林子,還有一片草場,一條蜿蜒的小河從草場穿過。遠遠望過去,隱約能看到林子入口處立著一個牌子,上書4個大字:羊的家園。
當(dāng)陽光直射在牌子上時,眼睛盯著牌子,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暈眩感。
兩只狼在草場散步。一老一幼。
走過牌子時,小狼問:“爸爸,這里明明是我們的家園,牌子上為什么寫是羊的呢?”
老狼答:“孩子,我們是一種食肉生物,是靠殺戮、吞噬其它生命而存在于世的,這樣的生存方式,這樣一種形象,是不便于公之于世的。”
“可是爸爸,我們欺負小羊的媽媽,并把小羊的爸爸吃掉,小羊長大以后會恨我們嗎?”
“不會的孩子。你看見河對岸那個圍起來的園子了嗎?那是一所學(xué)校。所有小羊都要被送到那里面接受教育。從那里出來的小羊,基本上對往事不會留下什么記憶了。”
老狼帶著小狼慢慢朝一座橋走去。剛踏上橋面沒幾步,小狼忽然停下,又向爸爸提出一個問題:“可是萬一有一只羊的記憶特別好,沒有忘記呢?”
“這也很好辦孩子。我們每天總要吃一些羊的,我們就先把那些還殘留有記憶的羊吃掉。剩下的羊就很好對付了。”
父子倆繼續(xù)往河對岸走去。
一陣風(fēng)吹過,傳來悅耳的歌聲。
“你聽孩子,學(xué)校里的羊在唱什么?”
“今天是個好日子。”
這時父子倆已來到學(xué)校門口。從大門望進去,操場上站滿了羊,隊列整齊,歌聲嘹亮。
“孩子,你現(xiàn)在年紀還小,有些事不是能馬上明白。對沒有記憶的生物,天天都是好日子。知道嗎孩子,只有他們每天都唱好日子,我們才會有好日子。”
賞析:
《羊的家園》是一篇社會寓言,作者用狼指代統(tǒng)治者,用羊指代勞苦大眾。
“青山綠水”,寥寥四字,暗喻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
“入口處立著一個牌子,上書4個大字:羊的家園”。此為點睛之筆,深刻揭露出國民黨政府掛羊頭賣狗肉假共和的本質(zhì)。
“可是爸爸,我們欺負小羊的媽媽,并把小羊的爸爸吃掉,小羊長大以后會恨我們嗎?”“不會的孩子。你看見河對岸那個圍起來的園子了嗎?那是一所學(xué)校。所有小羊都要被送到那里面接受教育。從那里出來的小羊,基本上對往事不會留下什么記憶了。”這段對話揭示出舊中國教育的本質(zhì):學(xué)校的主要功用是消除記憶。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洗腦。
“可是萬一有一只羊的記憶特別好,沒有忘記呢?”“這也很好辦孩子。我們每天總要吃一些羊的,我們就先把那些還殘留有記憶的羊吃掉。剩下的羊就很好對付了。”這段對話告訴我們:對歷史真相的記憶是有罪的,要格殺勿論。
“你聽孩子,學(xué)校里的羊在唱什么?”“今天是個好日子。”“對沒有記憶的生物,天天都是好日子。知道嗎孩子,只有他們每天都唱好日子,我們才會有好日子。”看到這里我們恍然明白:狼為什么熱衷于組織羊唱好日子。進而我們就明白了:羊們唱的好日子其實是狼的好日子,與羊半毛錢關(guān)系都沒有。
/
總結(jié):
《羊的家園》揭示了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下的中國社會五大秘密:
一、人是不可以有記憶的,記憶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
二、學(xué)校是用來消除記憶的地方,用來洗腦的地方,傳授知識只是迷惑人心的偽裝。所以從學(xué)校里走出來的人,要么是腦殘,要么是白癡,罕有獨立思考的人。
三、通過學(xué)校系統(tǒng)化的“消憶”處理,如果有人依然殘留有對歷史真相的記憶,或?qū)v史真相的好奇和探究精神,那么他的腦袋就該搬家了。
四、只有讓人民天天感恩戴德,天天唱今天是個好日子,在中國人頭上作威作福的國民黨反動派才會永享好日子。
五、所謂“羊的家園”,其實是狼的天堂啊。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