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邏輯之最大魅力在于它的求真,在于它的嚴謹性。沒有邏輯,生活便失去了運轉(zhuǎn)的方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成功地取代邏輯的功用,任何事物的分析與發(fā)展終究要以來邏輯。
學習邏輯,不僅僅是學習它判斷是非的方法,更多的是將邏輯與生活的點滴結(jié)合。我今天將從辯論的角度講述我對邏輯漏洞的理解。
首先,我想請問大家一個問題,保護弱者是不是社會的倒退?我想大家聽到這個問題,絕大部分同學會脫口而出,當然不是!而后,你們要告訴我,現(xiàn)在是和諧社會,倡導保護弱者,促進共同進步等等。在你興奮地告訴我不是時,你想過什么叫保護嗎?想過什么樣的人叫做弱者嗎?想過怎么樣叫社會倒退嗎?沒有,你一定沒有!這就是我要陳述的第一個觀點,我們往往憑著主觀臆斷,忽略概念直接給予某個問題一個肯定的答復。無論在何時,我們的主觀影響力是不可忽略的,但萬萬不能因此造成概念上的疏忽。概念是邏輯的基礎(chǔ),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何談邏輯?沒有邏輯何談是非判斷?
其次,有些同學想到了我們要先了解概念而后判斷這個問題的是非。然后你們告訴我,保護就是幫助,就是扶持,這看似很合理的分析到底對不對呢?這是我將要陳述的第二個觀點,我們言語不經(jīng)意間就混淆了詞匯,轉(zhuǎn)換了命題。保護的詞義是 盡力照顧使其權(quán)益不受損害,幫助的詞義是 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給予物質(zhì)上、精神上的支援,可以等同嗎?又或者,我們從作用的角度講,保護的作用只能是讓他保持現(xiàn)狀,而幫助可以使之前進。再者,我們可以解釋一下保護弱者和幫助弱者這兩個概念,假想一個乞丐,我給他10塊解決了他的溫飽,這叫保護,我教他如何賺10塊這叫幫助。我們說這就是輸血式的保護和造血式的幫助,能等同嗎?再舉個例子,辯題 網(wǎng)絡(luò)是否污染了我們的文化,這里有個詞“文化”,文化與文明也是兩個極易混淆的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它們混為一談,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有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明是指人類社會進步狀態(tài)。一個是財富,一個是狀態(tài),可以等同嗎?顯然,不知不覺中我們混淆了兩個差別很大的概念,從而造成了概念上的漏洞。
現(xiàn)在,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保護弱者是不是社會的倒退和保護弱者會不會使社會倒退可不可以等同?經(jīng)過我上面的分析之后,想必大家都會告訴我不可以。對,它們確實是不一樣的,會不會、能不能、該不該、是不是,這些看起來的很像的判斷詞不可混為一談,但在我切實的觀看了這場辯論賽之后又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明明心中清楚它們不一樣,卻無法表達清晰。這是我所要陳述的第三個觀點,對概念程度把握的不夠深會造成理解的漏洞。會不會、該不該、是不是說白了是程度的不同,不去深入了解這些詞語的內(nèi)在程度就無法將它在命題中的程度表達出來,從哲學的角度講,這叫意識決定存在,只有對概念的程度把握深入意識里才能破解每一個概念漏洞! 在討論這個辯題時,有人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現(xiàn)在有個嬰兒即將受到侵害,你要不要保護他呢?聽到這個問題,你們一定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要,這時對方會說,對方辯友已經(jīng)認同我方觀點了,我們要保護弱者。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沒有?好,以此引出我的第四個觀點,明確邏輯關(guān)系至關(guān)重要。需要保護弱者 與 保護弱者是不是社會的倒退 這兩個命題有什么聯(lián)系嗎?顯然兩者之間毫無邏輯聯(lián)系,已然是兩個問題,保護嬰兒可以是出于同情心,可以是出于人道主義,但它與社會的倒退完全無關(guān)。哲學里說,世界萬物都有聯(lián)系,那么你是不是要將全世界都討論起來呢?所以,我們在分析問題時一定要明確邏輯關(guān)系,萬萬不可忽略,否則將會成為致命的邏輯漏洞。
說了這么多,我想大家大家已經(jīng)能夠了解在邏輯中概念與關(guān)系的重要性了,現(xiàn)在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邏輯推理的問題。何為邏輯推理?舉個例子,關(guān)于保護弱者,有同學有第三種分析,幫助是保護的一種,所以幫助也是保護。這種推理對不對呢?再舉個例子,曾經(jīng)有個辯題是 愛校心/行更重要,有人說心是行的前提和基礎(chǔ),所以心更重要。說個笑話吧,我媽生了我,沒有我媽就沒有我,所以我更重要。這樣的推理不是很可笑嗎?我的第五個觀點:合理的邏輯推理要把握好邏輯思維的轉(zhuǎn)化。幫助和保護不是保護與被保護的關(guān)系,而是互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系。就是說站在不同的角度,它們的關(guān)系是不一定的,它們之間是相對關(guān)系,而非絕對關(guān)系。就像心和行也是的,哲學術(shù)語叫:意識決定存在,而存在又會反作用于意識。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絕對的。好的,說到這里,現(xiàn)在你們可以回答我開篇提的問題了:什么樣的人叫弱者?恩,想必你們思路都很清晰了,弱者可以分為相對弱者和絕對弱者。但是有人告訴我說弱者是身體或精神上不健全的人,好,我問你,張海迪是不是弱者?霍金是不是弱者?弗洛伊德(犯罪學創(chuàng)始人,但本身是精神病患者)是不是弱者呢?我的第六個論點:邏輯分析要明確角度和立場。有許多問題我們需要多角度去分析,但角度不是雜亂無章的。我們要明確立場,才能做出該立場下的判斷。舉個例子,有個辯題是 動機/行為是評判善惡的標準,不明確立場為造成什么結(jié)果?古代善惡的標準與現(xiàn)代能一樣嗎?顯然我們必須明確討論這個問題是站在當今社會的角度來說的,不然這個辯題就毫無討論的意義了。
快搜